清道光初年,大竹县城修关帝庙。竣工后,由县内名儒卓丙田题写庙门门联。人们都知道卓是大有学问的人,都来围观。卓老先生站在大殿中四方桌前,展纸,提笔,醮墨,低头沉思,却不见落笔。他在想:普通庙联多是求神拜佛,消灾弥祸之类的意思,如何写幅不落俗套的对联,方不负众望,不辱大名……。
10来岁的江国霖挤到卓老先生面前问:“怎么不写呢”?卓炳田低头一看,原来是常站在门外听课的娃儿,便开个玩笑:“你来写写看”。这娃儿胆量可够大:“我想写”。 “好!我来牵纸磨墨,写来大家看看”。围观的人们也在笑声中夹着议论:看看小娃儿能写出副甚么对联来。
江国霖爬上凳子,提笔挥就:
“倘若奸诈,任尔叩头亦枉然”;
卓炳田一看,惊了!真是出手不凡。再看下联。“只要诚心,见我不拜又何妨”。
卓炳田连连点头称赞:“意奇,不落俗套;字亦奇,笔势龙飞凤舞。将来前程无量”。围观的人,一听卓老赞扬,也都叫起好来;这娃娃是个神童!
江探花命题
江探花任江南主考,那年乡试,不少有子弟参考的富贵人家,送去重金,希望考前暗中获得考题。江国霖叫管家一一收下贿金。有的旁敲侧击探询考题,有的直截了当问:“今年乡试出个啥题目”?江国霖说:“学而时习之”。问者欢天喜地回到家里,请人按“学而时习之”为题,千琢万磨写篇八股文,以便子弟夹带应考。
考试这天,众考生纷纷入场,对号入座。良久,都未见传下考题,只听得场后“咚、咚、咚”一阵鼓声。少许,仍未见考题传下,场后又响起“咚、咚、咚”一阵鼓声。再一会儿响起一阵鼓声后,江国霖方出场宣布:“开始做题”!塞过“包袱”的富家子弟暗暗高兴,把夹带的那篇“学而时习之”的文章抄在考卷上。经过勤学苦练而又学思敏捷的秀才,终于想出:“三阵鼓声”的含义,按“羯鼓三通”意思做文章。当然,也有感到莫名其妙交白卷的。 后来张榜公布,写“学而时习之”为题的,一人未中;写“羯鼓三通”为题的大都得中。送过包袱的不甘心,到江国霖处探问,江国霖一听便笑起来,说:“我哪里说过‘学而时习之’是题目,只不过鼓励秀才们时时学习,刻苦钻研罢了”。
事后,江国霖把那些富家送来的十七万两银子,全部放赈救济省城附近受旱灾的饥民。
江国霖之死
清咸丰四年(1854),江国霖任广东布政使时,正值太平军闹革命时期。同榜进士柳绿宝,投降太平军后,成为石达开得力谋士,石令柳设法招降江国霖,柳写信给江,许以高官利诱,江却无动于衷。事关重大,江也不敢上奏朝廷,暗自把来信烧了。
江国霖任职期间,严格缉私,肃贪倡廉,得罪不少腐败分子。咸丰九年(1859),不知哪位仇家得知柳写信给江的事,竟向朝廷告密。咸丰皇帝大怒,下旨革掉江官职,押解进京问罪。不少老百姓闻讯赶到长亭送别。江国霖站在亭前,看看眼前流泪相送的百姓,望望天边的落霞,慨叹官场险恶,感人生之无常,即赋《落霞》一首,当晚含金自绝。